首页 > 高考备考 > 高考资讯 > 正文

2019高考作文,热点话题预测:关于权健风波

时间:2019-01-09 10:00:26作者:爱上高考站

2018年12月25日,丁香医生一篇《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登上10万+,将天津权健公司再次推上风口。

2019高考作文,热点话题预测:关于权健风波

2019高考作文,热点话题预测:关于权健风波

作文1:

现在,骗人、无效的保健品已经成为一大公害。不少保健品为何能骗人,尤其是骗中老年人,并非没有原因。如果按买卖双方和监管方的博弈,现在是买方和监管方处于劣势和下风,生产经营保健品的卖方处于优势和上风。

也因此,有上海市人大代表指出,保健品出问题主要在于保健品处在食品和药品之间标准模糊,没有规范,使监管力量无处发力。为此,需要将保健品纳入专项监管之中。

对保健品的管理和一些保健品生产经营者忽悠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当然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找到突破口和解决,这就要首先可以看看保健品的骗人有术是如何做到的,这些骗术首先从广告和宣传开始,继之以种种营销手段骗人。

正如任何议题都需要首先附上正义和正确 ,“保健品”的取名首先就在无意识中占领了高地,即这样的产品可以促进健康。其实,保健品这个术语或叫法本身就存在阐释空间。保健品和所有的食品一样,都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前者有的甚至还不如正常食品的功能。

但没见把所有的食品都称为保健食品,如大米、米粉、蔬菜和水果等,反而把一些食品加工品称为保健品。其实,一个人好好吃饭吃菜就是最好的保健品,这才是维持生命需要最基本的食物,世间哪来比饭菜果蔬更好的保健品呢,但我们从不把它们称为保健品。保健品的命名从思维上就容易让人误入歧途。

其实不少保健品,不过是加工过的食品,可冠以“即食食品”“特殊食品”“另类食品”或“功能食品”的称谓或术语,“保健”二字拿掉,是否还觉得神秘了呢?可这,不过是不少所谓“保健品”的真实面貌。

由此,从命名之日起,也就给特殊食品添加了一道有益健康的光环,“保健”成为了特殊食品的潜在预设。这也成为一些保健品忽悠人的第一个法宝或神器,而且这个神器无论是专业人员还是一般公众都不自知,也不会去辨别和识破,不知不觉就钻到套里去了。

一些保健品的忽悠人之处还在于,所有的产品都会拉科技作虎皮,把科技的名词和概念往身上一套,就成为不败金身,所谓“量子保健品”、“纳米保健品”“世界卫生组织授权”、“诺贝尔奖得主研究”等,都是经典的虎皮包装,但是生产者经销者根本不知道何谓量子,甚至不知道诺贝尔奖是什么,概念一堆,能唬人就行。

当然,很多保健品的一个更具特点的忽悠手段是夸大,不是一般的夸大,而是把牛吹到天上去,无中生有、天花乱坠。凡是困扰人类医学的难题,全世界无数科研团队钻研的课题,“保健品”都宣称可以解决。

监管当然是有的。卫生部于1996年3月15日发布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还是一种现行的管理办法,其中也规定了,(保健品)经必要的动物和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配方的组成及用量必须具有科学依据,具有明确的功效成分。如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明确功效成分,应确定与保健功能有关的主要原料名称;以及标签、说明书及广告不得宣传疗效作用等。

从这三条来看,还是被一些人钻了空子。其中,“经必要的动物和人群功能试验”并非是“必须”经动物和人体试验,而且加上后面的“不能明确功效成分,应确定与保健功能有关的主要原料名称”的要求,远比临床上批准使用药物要宽松得多,因为任何药物都必须经过动物和临床(人)的1-4期试验才能进行常规使用。“必要”的动物和人群试验和确定与保健功能有关的主要原料名称,相比“必须”进行动物和人体试验,客观上导致把正常人的权利置于病人之下,其实正常人数量更多,至少需要与病人同等对待。

至于广告不得宣传疗效作用的规定,厂商以各种手段阳奉阴违,夸张吹牛、移花接目、张冠李戴等,已是人人皆知。

对此,要么尽快出台《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并严格相关法规,要么将保健品纳入专项监管之中,否则,保健品乱象恐怕会长期存在。

作文2:

近日,“权健事件”引来舆论高度关注。在天津市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权健公司之后,经过调查取证,公安机关也已经于1月1日依法对其涉嫌传销犯罪和涉嫌虚假广告犯罪行为进行立案侦查。同时,相关部门依法查处取缔不符合消防安全规定的火疗养生场所、开展集中打击清理整顿保健品乱象专项行动。

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多保健品销售的套路不断被揭开。该事件已经成为一场了解和认识保健品功效的公开课,给消费者、行业企业乃至监管部门以思考。

从媒体现有报道来看,一个售价千元的鞋垫,据称是对罗圈腿、心脏病、前列腺炎都有奇效;负离子磁卫生巾,则可以治疗各种男女生理疾病;有效成分和果汁无异的“本草清液”,却被标榜可以“排毒”、售价千元……这些听起来匪夷所思、无所不能的疗效,遍布在产品销售的各种话术之中。但这一切,都不能掩盖一个事实,在保健品销售中,无中生有、夸大功效,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套路”。

保健品不是药品,更不是“万能神药”,这应是一个共识和常识。但有的神化保健品功效、进行虚假宣传,让患者产生误解甚至放弃正常治疗;有的以免费体检、旅游、讲座等为幌子,打亲情牌推销产品;有的许以高额返现、多买多赚等承诺,设置消费陷阱骗取钱财……在不少案例中,一些保健品已经从专注健康、有益身心的产品,变成了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的工具,给病人乃至家庭带来难以抹去的阴影。改善健康,决不能成为一门只顾赚钱的生意。

我们需要提倡求真务实、能辨真伪的科学素养。从魏则西一家所相信的“高科技疗法”,到周洋一家所购买的“抗癌产品”,利用的都是人们对科学力量的信任。这种朴素的情怀,决不能成为不法之徒的可乘之机。任何故弄玄虚、虚无缥缈的“神秘力量”,都是对科学的曲解;任何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代理神话”,都是对成功的歪曲。

我们必须强调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市场法则。无论是广告法还是食品安全法,都规定保健食品不能宣传可以治病,严禁虚假宣传。事实上,公安机关也一直在对此行为进行打击,去年以来就已破获保健品诈骗犯罪案件3000多起,追赃挽损超过1.4亿元。对企业而言,无论多大的规模、多响的牌子,只要触犯了法律、伤害了消费者,就要受到法律的严惩,给公众一个交代。

健康中国建设,任重道远。对任何企业和任何人来说,都需要绷紧心中的弦,珍视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渴求,决不能拿生命当儿戏。

展开全文

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触屏版|电脑版

版权所有©爱上高考站(u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