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备考 > 高考资讯 > 正文

我看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写一份信作文800字

时间:2020-04-16 16:50:00作者:爱上高考站

上课礼是师生相互尊重内存于心,外化于行的一种小礼仪。就像春节必须贴对联、元宵必须挂灯笼一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小的接续行为。而缺失了上课礼的校园,就像月亮节里没了月饼,冬至日没吃上饺子一样,青春回忆里的校园味会少了许多。

我看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写一份信作文800字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昨天,扬州大学迎来新学期第一堂课,课堂呈现出了最熟悉又陌生的“上课礼”。大学作为传播、研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记者采访获悉,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倡议师生从开学第一课开始重拾课堂礼仪,这一“新鲜”事引起师生热议。

某报就此开展“我看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征文活动,请以读者的身份使用“尚理”的姓名,给报社(统一称《复兴时报》)“我看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的专栏编辑李明写一封信,就这一新鲜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畅谈亲身体会。

要求: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范文一:重拾课堂礼仪,树立文明之风

尊敬的《复兴时报》编辑:

你好!我是读者尚理。扬州大学重拾课堂礼仪是一种尊师重教的做法。我将要对此谈谈我的看法:

重拾课堂礼仪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

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也就在教导我们要尊师重教。在古代,学生都要尊敬老师,像对待长辈一样与老师相处。在现代,学生依旧要尊师重教。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应该被新一代的学生们继续发扬传承。古人有云: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无论是哪一个阶段的学生,都应该把自己的老师放在一个好的点上去对待,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重拾课堂礼仪有助于树立文明之风。

在越来越开放的时代,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介于长辈和朋友之间。上课敬礼是对待长辈的方式,下课玩耍是同朋友交往的方法。如果不加提醒,便会助长邪恶之根。近年来,一些学生殴打老师,上课不顾课堂纪律,公然和老师叫板的事件屡见不鲜。究其原因,莫过于在校期间对尊师重教这一古训的遗忘。课堂礼仪不仅要表现在行动上,更要牢记在心中!心里的尊敬有了,文明的风气也就有了。重拾课堂礼仪有助于彰显中国风采。

礼仪是一个人,一个民族文化素养的外在表现,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形象的标志。一个“上课礼”承载着优良的传统文化,给世界展现的是一个文明礼仪之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礼仪在华夏文明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出了国门,我们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是国家。尊师重教是文化的标志,在以尊师重教为基础下,方能成就自我,成就我们中国的未来。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方式,从小处说,这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从大处讲,这体现了我国的文化自信,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文明礼仪不能坐道而论,而应传承并且深入人心。

此致

敬礼!

尚理2020年3月13日

范文二:重拾上课礼,助力传统师生情

尊敬的《复兴时报》专栏编辑李明:

您好!

我是此次征文活动的一位参与者,对于这次“新鲜事”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亲身体会。

大学,不仅是磨炼人才的地方,更是传播、研究、弘扬传统文化的场所。重拾课堂礼仪,是弘扬传统师生礼仪,更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所以,我认为重拾“上课礼”是很有必要的。

重拾上课礼,助力师生情。泱泱华夏,礼仪之邦,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理念。对老师尊重即是对文化和知识的尊重。简单的上课礼也许看起来形式主义,可这小小的动作之中,无不体现着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深厚情谊,无不体现着同学们求学路上的执著,无不体现着对华夏文明的传播……

重拾上课礼,增进师生情。在如今社会中,也许太过于缺少这种优秀传统礼仪。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是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的。对于“重拾‘上课礼’”这一活动,体现的不仅仅是对师生礼仪的传承和重现,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重拾上课礼,升华师生情。其中,传统上课礼就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那么,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就应该去感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观念。五千年中华,五千年文明,五千年文化……对于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更应该去努力弘扬,让它与价值观结合,更好地传承下去。

在这次“我看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活动中,展现了师生间的上课礼。这里的上课礼,以小见大的反映了优秀传统文化,又细心地做到了以小行动来做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意义。正所谓;传古今经典,树当代风范。“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贯穿中华的上课礼,如今依旧存在。也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历经千年风雪,仍旧巍然屹立于东方文化之林。以她千年的博览,塑造当代的肥沃土壤,哺育这块土地上滚烫的灵魂!

此致

敬礼《复兴时报》

读者:尚理2020年3月13日

范文三:礼出于本心,道得于礼节

尊敬的李老师:

展信佳!

我是高三学生尚理,近日欣闻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引发热议,贵报就此事展开讨论。作为贵报的忠实读者,我想为重拾上课礼点一个大大的赞。

上课礼是师生情感的润滑剂,是师生有效沟通的氛围搭建,是一节高效课程即将开始的悠扬序曲。

上课礼蕴含着学生对于老师的尊重与感激,把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神圣与荣光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礼仪加以表达。这个极富仪式感的课堂开端会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渴望,而学生问好老师答礼的环节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所以小小的上课礼承载的是师生情谊的建设与表达。在这日复一日的循环中,师生之间更容易达到孔子和他的七十二贤弟子那样融洽无间。它把教育的本质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撼动体现在日常的一举一动里,可以说“一礼至,师生睦”。

重拾上课礼,不是墨守成规陈旧迂腐的旧俗,而是对师生关系的维护与强化,是润物无声的情感化育。

“明德修身,博学笃行”是我们教育的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西风东渐的深入人心,今天的学生早已不必再如宋濂当年那般“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也不必像杨时那样上演程门立雪的苦情戏码,但是对于呕心沥血、诲人不倦的老师,今日的一些学生们却丢失了必要的敬畏和尊重:不管是背后一声声“老板”的戏谑取代了“老师”的雅正,还是随意旷课翘科替人签到地游戏课堂,甚至极端地有四川仁寿当众板砖拍死班主任的弑师惨剧……我常常思考,与其在不可逆转的悲剧之后用校规法纪惩处这些学生,为何不能在他们尚是白纸一张的时候加以引导和教化?

康有为当年在《政论集?在浙之演说》中曾经提到“师道既尊,学风自善”,认为唯有尊师重教,方可为学、治家、平天下,此言得之。那一声声整齐稚嫩的“老师好”、那一个个如向日葵般鞠躬致意的身影中包含着我们对知识传授者的尊重、对获取知识的感激与喜悦,所以我们需要上课礼来唤醒,希望它像醒世木铎一样振响我们蒙童之初对老师的尊重与感恩。这绝不是走眼不走心的繁文辱节,而是字字真诚发自内心的呼声;学生鞠躬问安、老师低头还礼,师生相视一笑,便是温暖的情感流动。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简单的上课礼其实体现的是一种长幼有序、进退有节的社会关系,是我们校园文化的千年传承,是维系学生对知识的敬仰、对老师认可的心理基础。上课礼是弘扬尊师重道的起点,我们还需更加坚定地走好大道景行的长途。

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之大,而在于科学文化之大实力,也在于营造助力传播生发科学文化大实力的人文环境,让课堂重回课堂,让人文重回人文。一套外化的礼仪能否内化为尊师重教的和风细雨,其实并不取决于礼仪是否繁复,而在于人们的内心是否有发自内心的应和。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丧礼举办地隆重盛大却从不回家看看的所谓“孝子”,总是能见到婚礼办的浪漫唯美却闪婚闪离的明星夫妻,还能看到酒席办的奢靡铺张却明争暗斗的所谓“朋友”,所以上课礼只是我们外化于行的礼仪举止,而尊师重教,学生与老师形成“亲而不狎敬而不畏”的和谐关系才是我们的内在诉求。没有内核的礼仪将毫无灵魂可言,我希望扬州大学的上课礼是课堂文明复兴的悠扬钟声,它唤醒的是每一个为学生为老师者深潜于心的美好愿景——像孔子和学生们一样“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礼本乎心,以礼载道。四大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动乱与战火中焚毁其三,唯有中华文明至今不绝如缕,礼仪教化便是那根柔韧的线。所以今天,是时候重新扛起礼仪教化的大旗,将我们民族的骄傲嵌入我们每一个尊师重礼的生命,生生不息!

穿越紧张而蓬勃的学生时光,温一盏动人的礼仪文化之陈酿,在日复一日的鞠躬问安中,细品礼仪之美,让“梨花村里扣重门,握手相看满泪痕”的动人开遍我们古老而厚重的大地……

此致

敬礼!

展开全文

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触屏版|电脑版

版权所有©爱上高考站(u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