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备考 > 高考资讯 > 正文

2019年高考历史关于五四运动的考点预测 2019年高考历史关于五四运动的知识点汇总

时间:2019-05-02 11:03:05作者:爱上高考站

今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的日子,在一百年前,一群中国青年学生发起了一场浩大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对于当代青年学生来说,有很重要的学习意义,在高考历史中,五四运动是必考的内容,下面小编给大家梳理了2019年高考历史关于五四运动的考点,希望大家能熟记并掌握。

2019年高考历史关于五四运动的考点预测 2019年高考历史关于五四运动的知识点汇总

2019年高考历史关于五四运动的考点预测

一、五四运动介绍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广义的五四运动则是指自1915年中日签订《二十一条》至1926年北伐战争之间,中国知识界和青年学生反思中国传统文化,追随“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探索强国之路的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二、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注意这里的封建一词是泛化的封建观),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一、知识梳理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

政治:北洋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卖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力量随之壮大。(根本原因)

思想: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道路;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形成了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

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过程

1、第一阶段(5月4日—6月初)

地点:北京。主力:学生。方式:游行示威。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2、第二阶段(6月5日起)

地点:上海。主力:工人。方式:三罢。特点:范围广,群众基础广、自发不妥协、工人阶级作为主体发挥作用。

(三)结果:初步胜利,拒签和约、释放被捕学生。但是因为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因而五四运动不是完全胜利。

(四)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化变革的影响

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通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式知识群体精英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的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

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的要求予以满足的做法使接受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终于忍无可忍,最终以火山爆发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

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政治运动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无论是提倡文学革命,还是提倡思想启蒙,无论是提倡社会风俗变革,还是主张个性自由,都触及了西学东渐下的中国文化改造命题。

(五)五四精神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与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所有这些,最终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

(六)五四运动的意义

习近平这样说五四运动的意义:六个“伟大”!

五四运动

①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②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③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④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

⑤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

⑥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

2019年高考历史关于五四运动的考点预测 2019年高考历史关于五四运动的知识点汇总

二、专题训练

1、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指出:“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促使中国实现“转折”的根本因素是(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上海工人举行大罢工

C.“三罢”斗争出现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的转折点。题干提及的是“根本因素”,因此要注意从经济角度进行思考,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提及的就是五四运动的爆发,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B项与五四运动的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C项与五四运动的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故选D。

2、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第一次历史巨变是鸦片战争以后社会性质改变

B.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第二次历史巨变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D.五四运动是思想层面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论证探究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补课”是指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彻底反帝,“起点”是指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充当了领导者。题干中“第一次历史巨变”指辛亥革命,“第二次历史巨变”指新中国成立,A项表述没有体现题干“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说法,C项不符合史实,五四运动后到新中国成立仍然是民主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D项表述错误,政治制度早在维新变法时就已经是向近代转变的尝试,新旧民主主义的区别主要在于领导阶级不同,补课是指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彻底反帝,起点是指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充当了领导者,答案为B。

3、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当时()

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C.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

D.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五四运动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1919年5月”、“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材料揭示的是五四运动带来的广泛影响,D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项“开始觉醒”不符合1919年时间段,排除;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在1919年以前早就开始了,排除B;C项“开始传播”不符合史实,与材料信息不吻合,排除。故选D。

4、下列五四运动时期的四副对联中,反映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的是

A.“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飞雪”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解读备选项中的文字含义可以看出A C两项只是表达了坚决斗争的勇气和决心,B项与爱国主义相悖,D项中“国贼罢黜……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说明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胜利,答案选D。

5、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C.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马克思主义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故D正确。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没有突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的发展变化,故A排除。材料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无关,故B排除。五四运动改变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故C排除。

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材料二: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作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其不仅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材料三:《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那一个民族的这个,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默然”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

【答案】

(1)原因:君主专制造成国民意识淡薄;疆域辽阔且交通不便,民众缺乏民族(国家)认同感;以往遭遇的民族危机不足以瞢醒国人。(2分。答对一点即可)

(2)表现:运动的规模更大(人数多,范围广);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参与阶层多);影响更大。(4分。答对二点即可)

(3)说明:促进中华民族觉醒,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取得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首次完全胜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奠定民主革命胜利的基础,推动民族解放。

(4)因素:民族危机加剧;先进中国人的引领;社会的近代化;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加强;国民观念的进步,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追求。(6分答对三点即可)

展开全文

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触屏版|电脑版

版权所有©爱上高考站(u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